新闻与公告

实验室召开2021年学术年会暨“数值模式发展及应用”研讨会

2021-07-11

7月10~11日,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在兰州大学召开了2021年学术年会暨“数值模式发展及应用”研讨会。来自国内外三十余所科研院所、高校、业务部门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分别以线下、线上形式围绕数值模式研发,以及模式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中的气候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预测预警中的应用展开了交流。本次会议报告共61场,由特邀报告、分会研讨会与展板报告组成,其中特邀报告共17场。

会议围绕高效、规模化利用气候资源,以风光为主的气候资源开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全球可再生能源2050年愿景,气候资源在农业、旅游、医疗养生等行业中的新内涵,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气候资源禀赋变化,气候资源的未来时空分布预估,气候灾害及其引起的次生灾害现状、未来变化及预测预警技术,复杂地形和下垫面条件下大气数值模式及其分量模型研发中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等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与会专家认为,发达国家现有减排方案不能有效减缓气候变暖,并且减排效果与其历史责任不匹配;如果减排和适应变得异常困难,可能需要寻求其他出路,如地球工程,但必需是对其结果和政策应用得到充分的研究之后;到2020年,欧盟27国要实现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30%的目标,需要其每年减少1.21亿吨碳排放,而中国通过中-俄天然气协议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整个欧盟承诺减排的38%;美国退出《巴黎协议》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使人类多付出50年的代价偿还。甘肃省气候资源丰富、质量高,定量化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是气候资源大省,应该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实现“碳中和”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风、光电功率预测水平有待提高,影响了风、光电的调度和稳定使用。以春季连阴雨天气诱发的地质灾害对三峡库区安全造成的威胁,最近10年三峡库区的春季降水变化,利用全球模式集合对未来水库库区的降水和地质灾害风险的预估等为例,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建议。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边坡地区,气候多样,地形下垫面复杂,次生灾害暴露度和脆弱性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近年来,甘肃省由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泥石流、山洪、作物受害、电线道路结冰等灾害事件频发;如何做到防灾减灾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计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专家们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可能次生灾害,灾害的动态和非线性影响特征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专家学者围绕数值模式研发这一基础性问题,从模式物理参数化方案评估与改进,资料同化方法及应用,灾害天气发生、发展及致灾机理和减灾防灾对策研究,气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模式中的应用,模式产品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及评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展现了许多新的成果。

本次会议为我国大气、水文、灾害等学科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专家学者对大气数值模式新发展、新动态及其在各行业应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会议的主办单位为兰州大学和甘肃省气象学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高校和部队的科研部门研究人员及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东、新疆、甘肃等省市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来自法国、美国、挪威、英国、泰国的高校和国家业务部门的专家在线上做了学术报告并参加了交流。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田文寿教授、甘肃省气象学会理事长张强研究员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致辞。会议由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澄海教授主持。

 

 

 

 

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 © 甘肃省气候资源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邮编:730000

   新闻与公告

实验室召开2021年学术年会暨“数值模式发展及应用”研讨会

2021-07-11

7月10~11日,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在兰州大学召开了2021年学术年会暨“数值模式发展及应用”研讨会。来自国内外三十余所科研院所、高校、业务部门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分别以线下、线上形式围绕数值模式研发,以及模式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中的气候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预测预警中的应用展开了交流。本次会议报告共61场,由特邀报告、分会研讨会与展板报告组成,其中特邀报告共17场。

会议围绕高效、规模化利用气候资源,以风光为主的气候资源开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全球可再生能源2050年愿景,气候资源在农业、旅游、医疗养生等行业中的新内涵,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气候资源禀赋变化,气候资源的未来时空分布预估,气候灾害及其引起的次生灾害现状、未来变化及预测预警技术,复杂地形和下垫面条件下大气数值模式及其分量模型研发中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等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与会专家认为,发达国家现有减排方案不能有效减缓气候变暖,并且减排效果与其历史责任不匹配;如果减排和适应变得异常困难,可能需要寻求其他出路,如地球工程,但必需是对其结果和政策应用得到充分的研究之后;到2020年,欧盟27国要实现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30%的目标,需要其每年减少1.21亿吨碳排放,而中国通过中-俄天然气协议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整个欧盟承诺减排的38%;美国退出《巴黎协议》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使人类多付出50年的代价偿还。甘肃省气候资源丰富、质量高,定量化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是气候资源大省,应该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实现“碳中和”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风、光电功率预测水平有待提高,影响了风、光电的调度和稳定使用。以春季连阴雨天气诱发的地质灾害对三峡库区安全造成的威胁,最近10年三峡库区的春季降水变化,利用全球模式集合对未来水库库区的降水和地质灾害风险的预估等为例,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建议。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边坡地区,气候多样,地形下垫面复杂,次生灾害暴露度和脆弱性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近年来,甘肃省由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泥石流、山洪、作物受害、电线道路结冰等灾害事件频发;如何做到防灾减灾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计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专家们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可能次生灾害,灾害的动态和非线性影响特征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专家学者围绕数值模式研发这一基础性问题,从模式物理参数化方案评估与改进,资料同化方法及应用,灾害天气发生、发展及致灾机理和减灾防灾对策研究,气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模式中的应用,模式产品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及评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展现了许多新的成果。

本次会议为我国大气、水文、灾害等学科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专家学者对大气数值模式新发展、新动态及其在各行业应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会议的主办单位为兰州大学和甘肃省气象学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高校和部队的科研部门研究人员及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东、新疆、甘肃等省市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来自法国、美国、挪威、英国、泰国的高校和国家业务部门的专家在线上做了学术报告并参加了交流。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田文寿教授、甘肃省气象学会理事长张强研究员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致辞。会议由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澄海教授主持。

 

 

 

 

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 © 甘肃省气候资源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邮编: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