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公告

干旱区气候资源野外观测站正式建设运行

2025-02-18

为开展风光基地气候、环境与生态等的多方位、多要素、多层次观测和监测,在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经费的支持下,依托实验室建设的“干旱区气候资源野外观测站”于2024年6月正式运行。观测站地处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北侧的交汇区,是极旱荒漠气候环境的典型代表区域。观测站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万级光伏基地内部(40.799°N、95.898°E,海拔1398.5 m,面积10000 m2),距离四周大型风电基地的平均距离约3公里。

观测站建有70米高的边界层梯度观测塔,观测内容包括:甲烷通量(1层),二氧化碳和水汽通量(3层),三维超声风(5层),二维风(4层),空气温度、湿度(4层),土壤温度、湿度、盐度(6层),以及辐射、降水、气压、土壤热通量、沙尘、雪深、物候等观测,实现了8个不同高度层上大气湍流、大气成分和气象要素等的自动观测,未来还可根据研究和业务增加观测项目。

观测站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展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气候资源评估与新能源功率预测、新能源灾害风险、陆-气相互作用、大气湍流扩散、环境生态等多学科研究的理想实验基地。

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与我们一起合作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Copyright © 甘肃省气候资源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邮编:730000

   新闻与公告

干旱区气候资源野外观测站正式建设运行

2025-02-18

为开展风光基地气候、环境与生态等的多方位、多要素、多层次观测和监测,在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经费的支持下,依托实验室建设的“干旱区气候资源野外观测站”于2024年6月正式运行。观测站地处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北侧的交汇区,是极旱荒漠气候环境的典型代表区域。观测站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万级光伏基地内部(40.799°N、95.898°E,海拔1398.5 m,面积10000 m2),距离四周大型风电基地的平均距离约3公里。

观测站建有70米高的边界层梯度观测塔,观测内容包括:甲烷通量(1层),二氧化碳和水汽通量(3层),三维超声风(5层),二维风(4层),空气温度、湿度(4层),土壤温度、湿度、盐度(6层),以及辐射、降水、气压、土壤热通量、沙尘、雪深、物候等观测,实现了8个不同高度层上大气湍流、大气成分和气象要素等的自动观测,未来还可根据研究和业务增加观测项目。

观测站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展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气候资源评估与新能源功率预测、新能源灾害风险、陆-气相互作用、大气湍流扩散、环境生态等多学科研究的理想实验基地。

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与我们一起合作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Copyright © 甘肃省气候资源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邮编:730000